医院人的故事之 一个产科医生的30年接生史
2011-10-20 9:59:51 来源:铁力市人民医院 浏览:119次
 


   上世纪70年代末,能自己生就自己生 

   上世纪70年代末,我刚参加工作,在市医院妇产科。当时我们老主任有一句话:“能自己生就不做助产,能做助产就不做剖腹产。”这就是那个年代妇产科医生的原则。那时候还没有独生子女政策,物质匮乏,体力劳动多,产妇体质好,新生儿体重也不大。不管头胎还是第几胎,几乎全是自己生,大部分也比较顺利。即便有一些胎位不正的、难产的,也都是在医院 等。因为当时还没有实现科学的产程管理,孕产妇只要没有危险,就只管去生。在医院里生个两三天的都有。

    那时候如果碰到难产,医生便常会问一句话:“保大人还是保小孩儿?”当时剖腹产率很低,因为技术方面不太成熟,手术对孕产妇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损伤,风险很大。所以,从医生的角度来说也不推荐剖腹产。一个月只能碰见一两次剖腹产,而且是被动选择的。从孕妇和家属角度也拒绝剖腹产,认为这是个很恐怖的手术,甚至有产妇家属会问:“如果我不要这个孩子,还用做剖腹产手术吗?”


    上世纪80年代,剖腹产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 

    当时产科已有一些科学管理,产程按时限来管,到了一定程度如果还生不下来,就会采取助产或剖腹产。当时, 助产占了相当大的比例,但剖腹产还是少数。那时不用家属签字,我们觉得:“你生不下来,我们帮你生嘛!”

    此后,随着医疗技术、医疗器械的发展,剖腹产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。医生首先接受了剖腹产,觉得比一些情况下的助产安全系数高。以后产程管理越来越规范,不具备顺产条件也要求顺产,实在不行再考虑其他办法的情况越来越少。

    再往后,剖腹产的技术越来越成熟。人的生育年龄逐渐提高,生活条件变好,大家对痛苦的耐受力逐步降低,再加上持续的独生子女政策,很多人开始提出:“我就生一个,不想生得那么困难,不想受罪。你给我剖吧!”于是剖腹产逐渐增多。大家对生孩子的想法已变为:大人和孩子都要,而且两个都要安全、健康。


    上世纪90年代,剖腹产还只是个医学问题

    上世纪90年代,随着医疗技术的继续提高,剖腹产变得越来越多。比如麻醉的水平提高了,由局部麻醉变为半身麻醉,降低了产妇在手术中的痛苦;比如新式剖腹产横切的发明,与原来的纵切相比,缩短了从开刀到取出婴儿的时间,手术更便利,术后恢复得也好;比如臀住(生产中,胎儿先露出臀部,是异常胎位中最常见的一种)尽管存在一定风险,但并不是难产,在过去只要助产就可以了,剖腹产技术提高后,为避免可能的风险,大家一般都会选择剖腹产。

    此外,这个时期产科引进胎儿监护技术,因为刚开始使用,医护人员在 形识别上有一些误区,机器的假阳性率(又称误诊率),也导致了剖腹产率的增高。

    当时剖腹产率增高的主导因素,一部分在医生,一部分在孕产妇,和社会因素没什么关系。产妇经过了产程(分娩的过程),觉得需要才会要求剖腹产,大夫也是看到生产有困难才会建议剖腹产。


    如今,剖腹产率高主要是人为因素

    现在的剖腹产率真是太高了,其中人为因素占了很大比例。

孕妇这边,以前是生不下来才剖,现在呢,直接要求剖。为什么?第一,怕疼,怕生不下来,怕有危险,怕体型变差,怕有产后并发症,等等;第二,挑时间,千禧宝宝、金猪宝宝、 运宝宝等等;还有,什么“生男二、五、八,生女三、六、九”之类,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听说这么多讲究;第三,挑医生为自己接生。此外,随着医学的发展,原来不能生育的人群也进入了生育行列,其中许多是高危人群。大多也选择了剖腹产。

    医生呢,因为医患关系的紧张,社会舆论的压力,患方对产科的要求是百分之百的完美,不能让孕妇痛苦、难受,不能落下后遗症,别说危险了,损失都不能有。生得好了,是人家自己生的。生得不好,就是大夫的错:“你们怎么给处理的?不知道生不下来?早干嘛去了,到现在才建议我们剖腹产?剖腹产你能保证我们百分之百安全吗?”医患关系的紧张情况,造成医务人员很担心。谁也不是神仙,谁也不敢保证生产过程中不出问题。医生也不想背着这么大的压力和风险。

     医患双方共同导致剖腹产率增高,压也压不住。


Copyright 2012 by 铁力市医疗服务共同体中心医院  黑ICP备16004621号-1